车主故事 | 魔都出租车“日记”
- 时间:
- 浏览:1326
- 来源:上海的士票 网址:http://dflaa.com
车,既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也是我们的 “情人”
在一起走过的岁月里总会有一些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 车主故事 」专栏专门讲述你与车的走心故事「 差头,源于洋英文charter,即“出租,包车”的意思,是典型的洋泾浜英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详生公司(强生公司前身)最早只有一辆出租车,当时出去接一次生意,叫做“出一差”,上海人接触出租车的历史,在全中国都是前卫的。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连结我是一名地道的上海人,因为热爱,毅然放弃了原本小有成就的医药代表职业,在三十岁的年纪,穿上白大褂,一心一意,学起了说相声。
我的人生理想固然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但生活按部就班的进程则是需要经济来支撑的,单靠说相声的收入,对于初生婴儿的家庭来说,堪称是杯水车薪,面对人生的取舍,我将之前的积蓄倾囊而出,买下一辆“沪BX”牌照的出租车。
「 一本正经的开始了出租车与相声演员的双重人生,并且乐此不疲 」引以为豪的排场在1990年前后,有次我拿到三份稿薪,加起来大概有百余元,在当时要算是一笔“巨款”了。
于是便呼朋唤友,游乐一番,而且难免要摆摆“嘘头”,掼掼“派头”,满足一把少年人的虚荣心。在街头打了一辆皇冠车,一路接上要好的同学,享受着羡慕的眼光与恭维吹捧的话语,直奔大西餐社,已经记不清当时的车价是12还是18元,下车直接给了20元整,大手一挥,“零钱不要了”司机连声道谢。
当时上海有名的大出租汽车公司屈指可数,主流的车型是桑塔纳和夏利,则锦江集团旗下的主要为星级宾馆服务的“锦江车队”最为洋气:清一色的白色皇冠,司机也是一身白衬衫,打着领结,彬彬有礼。
「 不菲的收入,洋气的外表,让当时的出租车司机们,成为婚恋市场的“抢手货” 」里弄里,一个阿姨很的高声说“阿拉毛脚是开皇冠哦呀”,声音直抵三层阁,笑容满面的在里弄里徘徊。
“差头”之间的斗智斗勇在出租车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一般都是靠司机嘴上报价,手工开票,无论大小城市的车站码头机场,“黑车”其实是屡见不鲜的。
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上海的出租市场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初来上海的亲戚朋友,当地人都会贴心的提醒,叫差头“的话一定要选天蓝色的大众,白色的锦江,绿色的巴士或者黄色的强生,一般其他颜色的杂牌出租,不仅车子陈旧里面脏,司机还可能会绕路····「 不过,即使是统一安装了计价器之后,打车也是可以“谈价钱”的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上海人,恐怕还记得,如果要去的地方较远,上车后的第一句便是“到某某地方,打表八折走哇?”,或者在跑完10公里之后,关照司机一声“从新翻表”--在开始加收回程空驶费之前,让司机重新打表计价,只为了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因此,那时候在上海,如何顺利,合理,精明地打一次出租车,是一项智勇双全,精于计算并谙熟世故的高阶技能。
拼车往事,前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
1998年的浦东塘桥,大多数地方还是待建设荒草地,彼时供职的我在一个名叫“冬樱花苑”的建筑工地,担任工事管理,需要日夜赶工,下班回家时已经没有公交末班车。作为当时的外资公司,酬薪还是相当不错,于是我毅然选择了拼车。
「 浦西的人民广场和南浦大桥底下,浦东的八佰伴和塘桥摆渡附近,都是最着名的拼车聚集点 」总有司机大喊:“还缺一个人,走了!‘10元钱一个人,基本能送你到目的地,只要不是地方偏远。那时候,过江隧道和大桥的过路费尚未取消,这种互利互惠的拼车在当时颇受欢迎。
「 除了乘客之间的”斗智斗勇“之外,出租车司机之间也自有一番”恩怨情仇” 」上海出租车届两大品牌大众与强生司机们之间的故事,曾是街头巷尾的一时谈资。有时候,出租车司机们为了相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战斗,所谓的合伙,所谓”大家都是朋友“,所谓”行帮“统一,其实都是有条件的,无论己帮人还是人帮己,都是要打一个折扣。
因此,彼此都不至”逼人太甚”,或许大家心里都明白。
车主故事 | 魔都出租车“日记”
故事看得不过瘾?今天小SAM为大家推荐一本《计程人生》,这是一本贯穿城市、车主与生活的书,它从社会、文化和普通大众心理的层面来观察和介绍汽车设计,让它不再枯燥乏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