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滴滴的上海出租车有多美好?
- 时间:
- 浏览:978
- 来源:上海的士票 网址:http://dflaa.com
2005年4月1日,我从北京赶去青岛FCB上班,在那趟开往这个美好的海滨城市的路上,有一个热情的青岛朋友给我介绍青岛:热情的人民、朴实的性格、好喝的啤酒、美妙的海鲜。我对青岛之行充满了期待。
因为之前爬长城摔着了膝盖,那时候我还是有点瘸腿,加上拿了好多衣服行李,从青岛火车站出来就直接打了一辆出租车。开到海尔工业园,打表显示60几块。我给了100加零头,收到一张50元人民币。
后来到了公司,行政问我打车多少钱,我说60多,她说司机绕路了,最多30几块,然后我拿出司机找我的那50元,原来是假币。
2015年国庆节,有一位游客在青岛吃了一盘1500元的大虾。
每个本地人,由于不同的视角,总是会把自己的家乡描绘得更加美好,甚至家乡的小吃也一定是最好吃的。你要在别的地方吃了,说不好吃,他会说那是你没吃过正宗的。其实正宗的,可能更难吃。你对自己家乡小吃的热爱,很可能是长期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你不能逼迫所有人喜欢它。
还有一些人,更喜欢怀念过去的美好。我甚至听过很多人说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多么公平多么和谐之类的,逝去的岁月总是美好的,就算那时饿死了那么多人,就算那时买肉都要靠肉票,过去依然美好。
我在青岛工作了一年半,很有意思的是,我又去上海工作了一年半。
2005年,我被借调到上海FCB近一个月,有一次下班期间在北京路附近打车,那个时候打车犹如战场。我们和三个同事苦等半个小时,恰好有辆出租车停在我们面前,车里乘客正在结账,我们则安静地等她下车。
结果突然来了一位妇女同志,直接就开门坐在了后排,然后,一会儿,出租车开走了,我和同事们目瞪口呆。不过可以理解,那时候的上海在繁忙时段打车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如何保证持续打车成功呢?主要有三条:1、坚持。2、不要脸。3、坚持不要脸。
全国各地,都会有热心人做出租司机,也会有热心人做厨师、售货员、交通警察,所以你永远都会遇到美好的事情。但是,你遇到了美好,不代表这个城市和这个行业就是完全美好的。
所以形容过去的美好,用了所有、完全等绝对的副词,只能说,呵呵。
2006-2008年,我正式调入上海FCB,我们互动组的一位女同事,家住上海郊区,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庆幸她在路上没有被出租司机强奸,因为她的朋友就被出租司机强奸过。
2010年,有一次,我从虹桥机场打车到徐家汇,平时只要45左右,那天司机收了我100元。
2011年,我和我同事去参加上海车展,从浦东机场打车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花掉200多块,而同行的另一组同事花了100块。
但如果我只说这些,你就会觉得,上海的出租车真是坑爹,青岛人真是不好,其实不是。你在正常的时间打车,也挺好,你遇到的绝大部分青岛人,都很热情。
人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就是,他通常把个人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他痛苦全世界就要悲伤,他美好全世界就必须实现和平,他家的狗死了,全部朋友圈都要为他点蜡烛。
老人们不会用滴滴,所以打不到车了,铁匠们失业了,是因为人类发明了气锤,传统零售凋零,是因为淘宝做得太好了,纸媒从业者焦虑自杀,是因为新媒体发展了,有些时候技术总是错的。
我不觉得滴滴做的事有多么高尚,它所谓的共享经济很快就会被依附在其下的无数个互联网出租车公司代替,司机还是司机,他租了租车公司的车来谋生活,但是它叫车依然方便,有人也愿意在特定时候加价购买。
铁道部并没有在春运期间取消宽敞的,可以至少多拉两倍人的商务座;北京一个正常中产家庭的每年在餐馆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一个非洲小孩,但你没有权利要求这个中产家庭不要购买豪华汽车、不要去吃南美的牛油果、不要背LV的包包。
如果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全世界的人平均共享资源,那结果一定是平均的贫穷。
我上周去深圳,用了7次滴滴,有专车也有出租车,反应很正常。
我看到,自从有了滴滴,北京南站的黑车越来越少,南站排队的乘客越来越容易排队打到出租车,机场也是一样的。
铁匠无法邀请人类毁掉科技发明,老人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用打车软件。
没有滴滴的上海,出行没有那么传说中那么美好,新政之后的网约车也没有众人口中那么糟糕。
人往往厌恶损失,而常常夸大了加价带来的情绪愤怒,人常常选择性回忆,所以人类的过去很少有黑暗时代。
前天,我从深圳回北京的时候,把电脑丢在了海航HU7710次班机上,感谢空乘们,我的电脑以及它里面的资料都回来了。
这一刻很美好,不过在我去深圳的时候,航班延误,导致我凌晨三点才到酒店,这一刻又很不美好。
猜你喜欢